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导 读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重视党内教育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党内教育,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党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有效举措。考察和梳理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发展历程,总结基本经验,能够为新时代的党内教育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思考。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作者:唐皇凤 毕鸿昌


摘 要

高度重视党内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中国文化高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教育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深化的关于党内教育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基本依据。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聚焦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机结合,加强党内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化和常态化的党内学习教育机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党内教育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党内教育 理论依据 百年历程 基本经验




作为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内教育,坚决与破坏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开展党内教育,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有效举措。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考察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理论依据,系统梳理百年来党内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党内教育的基本经验,不仅能为新时代切实加强党内教育提供历史借鉴,也能够为揭示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内在机理提供理论思考。


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基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渊源。中国文化高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教育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教育逐渐深化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为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和理论依据。

首先,中国文化高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的文化理论依据。重视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社会层面上影响着个体及家庭的行为选择,而且在政治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认识上,《孟子·告子章句下》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儒效》中则强调人“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只有通过学习和教育,才能化性起伪。正是因为教育具有改造人性的重要作用,《孟子·尽心上》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赢得民众的拥护。西汉思想家陆贾在《新语·大政下》中也提出了“教者,政之本也”,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对政治的重要意义。这种教育价值观被历代统治者认可及遵循,成为我国传统政治文化重视教育的思想基础。在教育内容上,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定型,接受正统儒家教育成为进入权力系统的通行证,所有官僚和士子都必须研习儒家经典。凭借着教育内容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古代成功实现了系统内部的自洽。在教育方式上,儒家非常重视群体认同,提倡把群体价值置于个体价值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观念,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重要追求目标,强化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意识,并开设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书院。概言之,我国古代大多思想家都主张通过教育,引导人们从善,改变自身命运。在古代政治运转中,教育发挥着统一统治阶级内的思想认知的重要作用,可以减少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强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对于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教育改造人性和维护政治稳定的有效尝试,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其次,马克思主义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教育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包含了丰富的党内教育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但是,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不可能依靠仍处于自在状态的工人阶级;与传统的观念决裂,更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逐渐摒弃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传统观念。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化对无产阶级运动的认知,才能始终维护好自身的先进性,才能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最终胜利,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同时,无产阶级政党本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纷乱的社会思潮必定会影响到党内思想的统一性,对党的领导地位产生冲击,所以马克思主张在党内以合适的方式开展教育,驳斥并肃清党内的错误思想,维护好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一方面,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程度和掌握水平上升到决定无产阶级政党生存发展的高度。“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源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有效团结无产阶级政党,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夯实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另一方面,列宁强调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及时更新党内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新经济政策颁布之后,列宁要求全党工作者及时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不能再继续沿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理论教育、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的重要思想和探索实践,为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再次,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深化的党内教育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是积极开展党内教育的现实依据。十月革命之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中国教育问题。李大钊强调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教育必然具有阶级性。陈独秀认为欧美日成熟的资本主义虽然推动了经济与工业的繁荣,但也导致教育的异变,社会风气变得贪鄙刻薄。而中国的资本制度尚不完善,给了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的机会[3]。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阶级基础尚不稳固。我们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办工人夜校和农民补习学校等形式,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革命主张,尽可能动员一切力量参加到革命运动的伟大事业中来。这表明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认识到教育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初步奠定了党内教育认识基础。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4]这个指示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教育性质、领导权和价值导向的基本认识,丰富了我们党的教育理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法治教育。江泽民和胡锦涛多次指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政治要求培养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可以看到,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性质的基本认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则直接构筑了教育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的重要认识,为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提供了基本政治导向与理论遵循。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内教育始终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取胜之匙。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密切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才有可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自我教育的历史,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是一以贯之的目标。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工作任务,采取不同策略适时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党内教育,成为统一全党思想和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内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超过十人的党组织应设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人,而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基本职责就是担负党员教育工作。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党内新进了大量小资产阶级个体,党内阶级成分变得更加复杂,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等多种不正确思想。1928年党的六大在《告全体同志书》中首次提出“加强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的政治任务,要求全党同志自觉拥护“发展党的理论的教育”[5]的主张,坚决肃清一切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在思想层面上团结全体党员。中共六大通过的党章,就把“征收和教育新党员,散布党的出版物,在党员及无党工农中进行文化和政治教育的工作”作为党支部的三项基本任务。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提出纠正过往教育过程中“只教理论,没有教如何运用理论”[6]的错误倾向。1939年5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方“在宣传部下组织宣传委员会,经常讨论和检阅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7]。1940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加强干部学习的重要指示,“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按照“由浅到深由中国到国外”的顺序设置了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8]。鉴于党内存在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等突出问题,不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水平,严重妨碍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讲话,明确提出要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摆脱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打破对共产国际的盲目迷信,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为了有效领导全党的整风运动,同年5月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央总学习委员会。这次整风运动共分发动、学习学风、党风学习、文风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五个阶段,通过阅读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和所处地区部门的工作进行监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秉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分析犯错误的根源,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胜利结束。这次整风运动系统纠正了党内的“左”、右倾错误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党内教育的方式提升了全党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为党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精神支撑,开创了党内教育推进自我革命的范例。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根据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实际情况,决定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题的整党运动,要求公开党的基层支部,将关门整党变为开门整党,从而更好地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土地改革、整党建政方针和准备春耕结合起来。本次整党运动为彻底进行土地改革、巩固解放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的党内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清除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增强了党员干部和革命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进一步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为我们党赢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党内教育的曲折发展阶段。鉴于新中国成立后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党内出现了一些新问题。1950年1月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开展以“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强迫命令作风”为主旨的整风运动,由上而下逐级召开干部整风会议或成立整风训练班,通过认真学习文件和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和工作上的缺点。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部分党员的问题暴露得更充分。1951年2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于1951年下半年开展为期三年的整党运动,要求各省、市、区党委制定整党计划,报由中央批准实行,还要精心挑选派往基层组织进行整党的工作队开展整党运动。这次整党运动以执政党建设为主旨,对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在执政情况下如何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教育,提升了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政治素质,坚定了团结一致共建社会主义的信心,初步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问题,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正式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新任务理解不够,依然沿用革命时期的工作方法,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再次冒头。1957年4月,中央再次出台《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围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题,决定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首先在县团级以上的党组织和大的厂矿和大专院校的党组织开始,以检查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为突破口,实行开门整风。本次运动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联系,有效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但由于中央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整风运动的指导思想发生转变,整风运动的重点从整治党内风气变为打倒右派,并不断扩大打击范围,导致党和国家的发展遭受了损失。此外,在迅速推进农村合作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不合理现象引起了中央的重视。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强调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农民拥护农业合作化运动,更好地巩固人民公社制度。1963年毛泽东在巡视结束后,再次强调要在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和农村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要求重点整治党内的走资派,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从整体上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展的数次党内教育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历史任务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执政初期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向,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混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导致该时期的党内教育经历了一些曲折。

第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党内教育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内教育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强调:“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不是成功的。”[9]这一讲话释放了党内教育需要加快制度建设的信号。以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整党的决定》为标志,我们党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整党运动,明确了力戒“左”的做法和不搞政治运动的基本原则,成立了中央和省区市各级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并派遣整党工作指导小组深入基层,采取自上而下、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整党,在推进过程中适时补充了一些方针政策。本次整党参加的党员人数多达3900余万人[10],基本实现了改善工作作风,整合全党力量,一体推进改革开放的目标。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期,国际形势进入动荡期,暴露出部分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等问题,严重掣肘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对此,党的十五大决定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党性党风教育,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涉及群众意见大、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三讲”教育采取自上而下、分级分批的方式进行,通过动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等政策文件,查找自身在党性党风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在领导班子内部开展谈心谈话,并召开会议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整改,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本次教育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增强政治纪律、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教育活动期间,党中央依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党内教育操作程序,确保教育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由此开启了党内教育规范化的进程。在“三讲”教育结束后,党中央决定随即在县级以下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主题,着力解决农村干部队伍不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问题。通过这次集中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本达到了“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预期目的。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经济高速增长所累积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2004年11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决定自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三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各项工作。本次教育分为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在组织领导层面由中央直接抓起,建立起了包括领导责任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察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的完善制度体系,并通过健全经常性教育机制、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地方党委和部门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有效解决了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次党内教育中,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1347万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157万户,为困难群众捐款138.7亿元[11],进一步加深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随着党的规模不断扩大,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考验,管党治党的任务更加繁重。按照党的十七大的工作部署安排,2008年9月《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要求以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本次学习实践活动。本次党内教育除了常规的三个阶段,还首次设置了总结与满意度测评环节,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和群众通报了结果。本次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先进性,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可以看到,这一历史时期的党内教育活动以增强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出发点,探索创新了分级分批教育模式,确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活动形式,明确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主要教育内容,坚持统一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注重发挥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作用,体现出我们党在党内教育上愈发成熟。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内教育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教育围绕理论、实践和制度三个层面步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理论层面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内教育的重要思想,在实践层面上连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制度上确立了主题教育制度。面对党情、国情和世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体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聚焦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好“四风”问题。本次教育活动集中整治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参加的党员多达6000余万名[12],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洗礼,在工作中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较高。2014年至2016年,我们党又分别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查处了3.8万件案件、通报批评了2.4万人、党纪政纪处分1.8万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万余个,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与群众基础,对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按照党的十九大的工作部署安排,中央政治局决定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派驻指导组前往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指导开展主题教育工作。本次主题教育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四个基本环节出发,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工作能力,切实为人民服务。2021年作为“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根据党中央部署安排,各级领导班子要安排专门时间集中学习讨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专题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以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为抓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推动党内教育点面结合,强调既要管好全党,也不忘抓“关键少数”。自此,党内教育开始逐渐淡化“活动”色彩,有机结合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同步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等系列党内教育政策文件的出台,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党内教育的制度化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在党内教育制度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新时代纵深推进党内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内教育不仅在思想层面取得了极大发展,在实践层面得以全面展开、一体推进,也在制度层面得到了发展完善,从而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任何政党而言,政治教育都是实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不同国家的不同政党因为政治环境、政党规模、政治任务的差异,开展政治教育的内容、频率和力度会有所不同。但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持续推进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点,也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创举。

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经验启示

党内教育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居于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党内教育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内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式,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有效化解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供了可靠智力支持。认真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开展党内教育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坚持开展党内教育、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开展党内教育的首要前提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内外环境和自身问题会随着历史时期的演变而发生转变,只有聚焦突出问题,才能解决时代和党内的主要矛盾。党内教育作为党的整个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中心工作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党内教育通过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集中解决特定历史阶段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发展的道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党在历史上也曾犯过一些错误,走过一些弯路,但最终都能及时改正错误,重回正轨,党内教育在其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载体,历次党内教育都体现了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主动检视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决同一切违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进一步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同时,为了保证党内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党根据历史任务和主要问题的不同,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前提下,灵活制定了不同的党内教育计划。顺应党和国家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聚焦党内存在最普遍、最现实和最突出的问题,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衔接,是我们党开展党内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是开展党内教育的关键环节

理论思维和执政理念的成熟是判断一个执政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执政党持续发展壮大和永葆生机活力的必要前提。回顾党内教育的历史可以发现,党内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处于同向发展的状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也是以党内教育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论武装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全党、武装全党,提升全党的理论水平,使之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历史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理论水平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内教育作为我们党创立并长期坚持的思想建党的重要手段,继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地位,将会是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党内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需要意识到,仅仅依靠几次党内教育,我们党是远远无法满足理论创新和工作实践需要的。我们党要将党内教育贯穿于“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全体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强化理论武装,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三)坚守人民立场是开展党内教育的重要基础

执政根基来源于坚实有力的党员基础和牢固广泛的群众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这是任何强大执政党的必备根基。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的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13]。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我们党始终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广泛而深刻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4]。反映到党内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虽然历次党内教育的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在密切联系群众、整治官僚主义的主旨上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党内教育不断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宗旨意识,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增强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与获得感,巩固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同时,1983年的整党运动中便提出,党内教育的验收要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此后的每次党内教育都将是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党内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党内教育筑牢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基础,在党内教育中始终坚守的群众立场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进而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党内教育以“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为价值追求和逻辑理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转化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动力,持续获得人民群众的高度政治认同与社会支持。

(四)健全制度机制是开展党内教育的根本保证

按照制度治党的基本精神,党内教育属于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在党内法规制度框架下进行。开展党内教育也要坚持制度先行,先制定相关的制度,然后严格遵守制度开展党内教育。在党内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随之不断完善,党内教育开始与民主评议党员、党建工作巡视督察等管理制度相挂钩,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为新时代开展党内教育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鉴于党员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创新完善党内教育机制,提出党员教育要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形成新时代常态化学习机制与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我们党还非常重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开发了干部网络学院和学习强国等教育学习平台,引导党员利用好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补充“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坚持主动把学习效果放入实践中加以检验,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强调党内教育的实际效果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以“担当作为、敢于斗争”的标准加以衡量。党内教育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建立党内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机制创新,才能更好地把党内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推动党和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

党内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历经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党内教育模式,形成了成熟定型的党内教育制度,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开展党内教育的历史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百年大党,亟需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和长效化,锻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1页。

[2]《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2页。

[3]戚谢美、邵祖德:《陈独秀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69页。

[4]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年,第234页。

[5]吴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程与规律研究(1919-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3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24~325页。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05页。

[8]赵耀宏:《延安精神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61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6页。

[10]高新民、张希贤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第179~180页。

[11]欧阳淞:《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2]欧阳淞:《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党内教育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5期。

[13]《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26页。

[14]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

(▲向下滑动查看全部注释)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ZDA009)。

 作者简介 

唐皇凤,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鸿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研究生。

本文原载于《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6期。


-end-


推荐阅读

学习与实践2021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标题前往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